统计信息
浏 览: 60593
文 章:41篇
评 论: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中国水印版画的当代转型发表于2011-01-12
- 时间:2010年11月15日 地点:中央美院版画教研室 嘉宾:苏新平 陈琦 刘礼宾 赵虎: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们谈论的话题是中国水印版画在当代的转型,这不仅是版画界遇到的最大的瓶颈问题,也是当下中国艺术界遇到的最大瓶颈问题。几位老师都是中国艺术界具有代表性的版画家和理论家,对这个话题是最有发言权的,希望大家敞开了谈。 刘礼宾:对于中国水印版画当代转型这个话题,我想先从陈琦前两天的展览为...
- 《艺术与艺术家词典》发表于2010-10-26
- 2003年翻译完初稿,7年的校对和反复咨询,这本词典终于得以问世,望同仁多批评。 主编:范景中 翻译:刘礼宾 代亭 沈莹 校对:刘平 李震 北京三联书店2010年10月版 前言 《艺术与艺术家辞典》[Art and Artists]提供了关于美术的详尽信息,包括了涉及世界范围内的绘画、雕塑、素描以及版画作品的诸多词条,并介绍了创作这些作品的艺术家。这本辞典介绍了艺术史中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风格、...
- 现代雕塑的起源发表于2010-10-12
- 民国时期,传统雕塑日益衰落,在以“师夷之长”为目的的留学大潮中,一批抱有艺术理想的年轻人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美国等国家学习西方雕塑。他们回国以后,通过雕塑创作、创办雕塑系(科)、译介西方雕塑文献和资料,成为现代雕塑的拓荒者,他们亦成为中国第一批雕塑家。这些年轻雕塑家凭借从国外学到的写实雕塑技法,塑造名人肖像、创作纪念碑式雕塑,使雕塑进入上层社会和城市公共空间,使已经不是...
- 民国人民的美术史发表于2010-09-02
- 内容摘要;1949年建国之后,围绕“人民”主题进行“历史”书写变得越来越自觉。在此之前,在20世纪的“现实主义”语境中,“人民”是突兀地出现于1949年吗?如果不是,它是怎样逐渐进入现实记录者的视野的?其中的艺术家又是怎样逐渐将“人民”纳为表现对象的?本文对民国史料进行梳理,意在使或隐或现在民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线索更为彰显。一方面提供一个重新审...
- 奥利瓦解读的价值和悖谬发表于2010-05-28
- 相关链接:抽象艺术十五人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大象无形”抽...
- 作为象征的海外华人——艺术批评中的本体缺失发表于2009-11-14
- 徐冰 《天书》 1988年 48×28×11cm×4 在当代艺术批评中,庸俗社会学的批评模式正以文化社会学、文化研究的样式粉墨登场,后殖民主义理论则在对海内、外华人艺术家的批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对待这些宏大叙事类型的叙事模式?如何看待艺术批评中的本体缺失?这是本文所提出的问题,期待这一问题得到批评界的更多关注。 将徐冰、谷文达、蔡国强、黄永砯称为“四大金刚”,是一种娱乐化的称谓...
- 涂鸦艺术的原初动力发表于2009-11-14
- 兴起于底层,以涂鸦的形式发声,用廉价的材料对公共空间造成巨大的冒犯,这是涂鸦艺术发生阶段的特色;此后涂鸦艺术成为展览的新宠,被画廊、美术馆所收容,原本作为“问题青少年”的涂鸦艺术家或者去世,或者被驯服,涂鸦艺术渐渐背离自己的初衷;再后来涂鸦艺术的符号被专利化,标志化,成为商品的装饰物。这是西方涂鸦艺术的简略发展历程,大体以时间为序,但三个阶段前后重叠,甚至逆方向发展,原因在于此后(乃至现...
- 数码摄影的普及和“形象的狂欢”发表于2009-10-22
- 本文以福柯、弗洛芒热、里希特对摄影与绘画关系思考的一致性,以及他们对“形象”的类似理解为基础,对同基于摄影与绘画关系的中国“图像式绘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境况提出质疑。分析在数码摄影日益普及的今天,创作契机获得的可能性。 (一)从福柯的“形象的狂欢”到里希特的“形象的模糊” 1975年,福柯写了专门论述绘画作品的文章《照相式绘画》[1]。福柯在文章的开头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