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5001
文 章:99篇
评 论:214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文艺批评的艰难发表于2007-09-14
-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全成了职业“打托”,可谓是:猴狲不上树,多敲几下锣。探究其原因则极为复杂,在社会机制和学术生态、利益诱惑与生存压力等诸多因素下,要做一名真正意义的艺术批评家极为困难。即使一位有锐力的批评家,凭热情和才华只能支撑一时,不足以持之以恒。也就是说,中国仍不属于批评家所能根生的社会,没有实质后援确保批评家独立的生存空间。 当前中国处于权力迈向资本转换的急剧过程,一切处于无序状态...
- 剖析“吴冠中现象”:没有大师时代的大师发表于2007-08-27
- 迄今为止,现当代中国美术无人能获世界“艺术大师”殊荣。假使要定位吴冠中的绘画,充其量也是一位具有时效性的国家级大师,不如说是“在没有大师时代的大师”,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尚有困难。不过,吴冠中作为当代中国的美术现象和社会现象,还有值得研究的意义。从现当代中国美术的准线界定,吴冠中仍不及齐白石和徐悲鸿等人,尽管徐悲鸿在绘画上没能高过吴冠中,可徐悲鸿对普及中国美术教育与发展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这些均为他...
- 大连为何是当代艺术的沙漠发表于2007-08-18
- 中国要打造具有国际地位的文化艺术的大都市,必然出现于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这些城市可望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几大龙头,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大连作为东北地区的海岸门户,其文化产业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南方沿海城市。资料显示,大连2005年文化产业占全市GDP不到1%;上海为全市GDP的7.5%;深圳为全市GDP的6.7%。北京因文化、历史、人才及公共资源的充足,在没有政策...
- 没有殖民主义就没有人类文明发表于2007-08-17
- 关于当代性的文艺批评与学术讨论,常常演变为一种道德骂街和学术抓奸。无论是右派还是左派,老派还是新派,只要遇到“殖民”和“后殖民”式语,学术真理让位于民族主义道德表现。为此,我不得不说:没有殖民主义就没有人类文明。文明史就是殖民主义的扩张史,也是所有帝国主义的共同发家史,包括华夏帝国的文明史。 (一) 在新石器的晚期和农业出现的同期,泛中国地区的早期文明已遍地开花,黄河流域的所谓“华...
- 中国当代美术及其市场关系发表于2007-08-08
- 由于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和王广义等人作品在近年拍卖中一路飙升,标志着当代性艺术开始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正式登陆,大有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原本属于国内边缘的地下艺术,以往只能在国外抛露头角,在国内则普遍遭到否定和批评,甚至将他们的作品在国外走红斥为“洋奴艺术”;并将以上四人讽刺为“F4”。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国际资本与收藏投机对艺术品的热中是唯利是图的,一旦“F4”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上的“热货”,实际国...
- 需要修补的当代中国美术史发表于2007-07-26
- 关于当代中国美术要进行盖棺定论还尚早,但这丝毫不影响学界对此投入热情。尽管史学界一直反对篡改历史,然而,如果历史在承传过程不被重塑修正,那人类文明将不知如何样子。克罗齐曾以“一切历史皆为当代史”一语道破历史的双重效应。假如中国当代美术按照现有构架去敲定,那样的美术史似乎太可悲了,好在历史可以通过不断修正去重塑。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沙》,每个时代均被赋予它所不同意义,如似不断...
- 期待吴味的“《当代艺术的新社会科学》”问世发表于2007-07-26
- 本当,做评论的人起码立足于主义问题,尽量少说无意义的意气废话。当我写了关于暴力与艺术的评论性文章,遇到一个满是废话的吴味,本来观点有对错很正常,可商榷也可各持己见。起初我严肃地去对吴味批评我的文章,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情,甚至令我一生都后悔与其论理。事实上,做评论做这种地步也是一种“功夫”,这我不得不承认。 我在《解论中国当代“暴力化”艺术:兼评王南溟先生的》一文中,主要对暴力艺...
- 不对应的应对:评2007中美艺术家作品交流展览发表于2007-07-11
- 本次中美交流展,中方由刘骁纯先生主持,他共邀了12位中国画家参加画展;美方由詹姆斯-苏尔斯带领,有八位画家作品参加了画展,7月1日在中国美术馆正式展出,次日下午召开学术讨论话。 中美双方画家参展作品的总体比较判断:美方相对较随意性,基本没刻意强调主题性和团队性倾向;中方画家作品都明显具有主题性和文化身份的对话姿态,而且阵营级别特别高,相比之下,美方不过是来自小城镇的艺术家,从他们作品材料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