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7275
文 章:34篇
评 论:3篇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中国当代艺术在实践中处于相对疏离的状态发表于2018-01-25
- 策展人俞可长期致力于当代艺术研究,近年来他更是持续走访国内外顶级艺术家的工作室,观摩各类国际艺术大展,从他者的眼光正视国内外艺术的差异性和共通性。2017年,国际性艺术展览甚为繁忙,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明斯特雕塑展、艺术家达明·赫斯特的大展等展览纷至沓来,这些展览给予观者的惊喜与争议同在,热点话题更是源源不断。本刊特邀策展人俞可就“国际大展热闹背后的冷思考”为题进行深入讨论...
- 进退两难的尴尬 当代艺术的平面媒体转型发表于2017-12-22
- 上个世纪以来,随着艺术杂志的逐渐增多,艺术媒体的样式也更趋多元化。这不单改变着艺术杂志从业人员思考问题和观看事物的方式,同时也迫使他们去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变化。专业杂志——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怎样才能适应新的时代精神,而对艺术和大众构成它的影响力,现在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传统专业媒体是一个复合概念,一方面,它限定了媒体的表现形式,即传统的纸质媒体...
- 叛逆的先行者——王广义发表于2016-11-25
- 创作叙事常常受困于艺术中那些正确的解释。而我们总会问,是艺术家的创作构建了我们认识艺术的新维度,还是艺术史的写作、以及相关领域,如艺术批评、策展人、美术馆等共同进入到探讨艺术的现实中,而有所期待。实际上,今天已经很难再以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来囊括出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在各地的中国当代艺术。这使我想起了1986年发生在广东珠海的一次会议。其中“北方群体”的中坚人物王广义毅然从群体意...
- 置换景观——读庞茂琨新作发表于2010-08-24
- 现代主义的思辨之旅让我们发现了文化再生的意义,有时是建立于挪用、转换之中,甚至可以指鹿为马。关键的问题在于,作为文化人或者艺术家自己所采用的艺术观念、媒介以及自身的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是否能与其创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并与当下社会、文化、生活构成有意义的关联。如蔡国强挪用了《收租院》,由于改变了时间、空间的关系,引伸出了作品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含义;波伊斯把黄油放到美术馆,转换了食品的物质特性,让我们...
- 渺远的静寂——读韦嘉的石版面发表于2007-10-30
- 1999年夏天,韦嘉离开了他学习了四年的中央美术学院,重新回到故乡,开始了他在四川美术学院的教学生涯。四川美术学院以及四川省的版画创作在中国美术发展的进程中,曾经有过值得骄傲的历史,但韦嘉似乎并不在乎过去发生的一切。或许是他对新事物太敏感,所以他在创作的初期就完全游离了有着强烈乡土特征的版画传统,而去寻求另一种他自己称之为“内心的真实”的东西。尽管绘画中的一切对于像他那样的年轻人来说,还很不确定,...
- 同感,同感:青年艺术展发表于2007-10-30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达明安•赫斯特为首的一群年轻人“叫喊着”登场,使沉寂多年的英国当代艺术圈一片哗然。尤其是,1995年的泰纳奖(The Turner Prize)颁给赫斯特“母子分离”这件作品之后,引起整个欧洲关于当代艺术“迷失”的思考,泰纳本人地下有知的话,或许都会质疑这个奖项归属的正确与否。 然而,赫斯特却申明“我要将艺术变成每个人都能相信的东西”,他将人们不屑或不能传达的隐私包装上美丽的外延...
- 戏浪——当代艺术邀请展发表于2007-10-30
- “人生如梦”这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的确实是不言而喻的美好事实,相形之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更是史无前例地经历着惊喜若狂的洗礼。在艺术市场推波助澜的作用下,在中国由来已久惯性的金钱运作中,花园洋房、豪华轿车、妙龄美女不期而至,在当代艺术如日中天的时刻接踵来到艺术家的身边——这样一来,不得不使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二十一世纪这短短几年中,迅速地改变了自己坚持已久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和对西方现代艺术的青睐和模仿...
- 另一种图像:关于“转向’2003”展发表于2007-10-30
- 无法绕过的艺术现状 假如有这可能的话,我们期望绕过两种背景下为中国艺术提供的模式,这是一种既清楚然而又十分模糊的模式。几十年的艺术实践证明:当中国艺术在一个更为广泛的背景之中思考自己的出路时,很难说我们得到比失去的多还是失去的比得到的多。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意识背景中,我们将用什么样的艺术来分享和强化这个时代的精神力量,以怎样的态度来跟进这个时代前行的步伐,并与这个时代产生休戚相关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