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当代艺术

冀少峰

冀少峰

RSS订阅

1965年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1990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281217

文  章:109篇

评  论:10篇

 
失忆的快感——读黄兴国的雕塑发表于2012-12-17
  黄兴国就像他这代大多数人一样,有着曲折的从艺经历,自幼随父亲学画,由临摹连环画入手,进入工厂做过工人。当过教师,考上师范院校,并能到美术学院进修,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走出一条自我的艺术之路。   熟悉黄兴国的人都知道,他大学学的专业并非雕塑而是国画,但他却以雕塑树立起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形象,探寻黄兴国的艺术发展行迹,不难发现,不固守一种风格、一种叙事手法是他的品性,而不拘泥于一种创作方法也使得黄...
拍之外,还有什么?——读李郁+刘波的摄影发表于2012-11-28
  李郁+刘波以“摆拍”确立了自我鲜明的艺术表达方式并且令人印象深刻。在其“摆拍”的视觉叙事背后,实则体现出的是他们的一种认知社会的视觉样式,是他们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所秉承的立场和态度。他们以“摆拍”来揭示社会的丑陋、庸俗、暴力、消费和欲望,实则深刻地洞悉到都市化进程中的疯狂与深层病态诸问题。显然,李郁+刘波不仅把文化关注的视线与触角延伸到都市化生活,更把当代人的生存...
我们的审美是这样丢失的发表于2012-10-01
  如果探寻中国传统审美的丢失问题,不难发现,在这一美学范畴命题的背后,实则隐含的是一个深层次的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   从建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来看,“儒道互补”无疑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一条主线,而贯穿这一主线的则是儒家美学、庄子美学、楚骚美学和禅宗,这构成了中国美学的精神和传统,而“天人合一”则被认为是中国审美的最高境界,其主旨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适应,“美&rd...
收藏作为一种知识结构发表于2012-09-24
  众所周知,藏品是一个美术馆的立馆之本,没有藏品的美术馆只是一个美术展览馆,有藏品并且能针对藏品展开学术研究,则体现了一个美术馆的研究能力和专业学养。但对于一个开馆时间不足5年的美术馆而言,要举办自己的藏品展显然并非一件易事,时间的短暂、机会的错失、作品流向的复杂、资金和政策的扶持等,都决定着收藏不仅仅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之后,实则隐含的是一种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   凯蒂·迪普韦...
多元共生 混搭交融——2011年中国当代油画概述发表于2012-05-08
  相关链接:   2011 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   2011年水墨(中国画)年度报告   虽然我们已经很难用一句话或一个语词对2011年的油画发展状貌进行整一性的描述,但混搭与交融、多元与共生还是构成了油画在2011年的叙事路径。毋庸置疑,在一个混搭的时代,什么事情都可以发生,一切皆有可能,油画在风格、样式、表现手法、文化关注点和精神指向上...
鲁虹的当代艺术史观发表于2011-12-23
  相关链接:   鲁虹:先锋艺术改变了中国艺术史的发展走向   鲁虹著《中国先锋艺术1978-2008》在台出版   唐翼明:鲁虹《中国先锋艺术:1978&md...
为什么是“中转”发表于2011-12-13
  中国的当代艺术历经30年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特征:它从借鉴、模仿西方现代艺术的阴影中逐渐走向了原创风格的确立。如果说人性的觉醒,文化的反思与历史的批判共同构成了上世纪70年代的文化表征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则贯穿了80年代的社会叙事进程,到了上世纪90年代时,由于中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振荡...
书道如人,文道自彰—我与《李一楮墨编》发表于2011-11-18
  初识李一是只闻其名,那是在1995年《美术观察》创刊号上有署名为李一的《后学热与九十年代美术走向》一文,我认真研读了几遍,发现文章写得不仅晓畅,而且逻辑性强,分析得丝丝入扣,鞭辟入里。后来偶然得到《走向何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绘画》一书,注意到作者又是李一,知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再后来我编《中西美术批评比较》,就书中有关画论的几个问题曾打电话请教,李一总能心平气和地耐心解释。其...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