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灿烂:《欲象》展序发表于2007-07-31
  长风拿来他策划的展览方案,申请在宋庄美术馆做展览,题目原来叫《物欲艺术展览》,我改成《欲象》,对艺术家也做了一些选择和调整。人的物欲,本是天性。我知道他想表达对时下社会“物欲横流”的看法,即使如此,那也是社会学家研究的问题。我的意思是作为艺术家或者一种艺术现象,你对时下物欲横流世界的态度和感觉是什么?以及通过哪些方式表达?乃至这些方式的独特性何在?才是艺术的事情。这里艺术家的作品,大多是对“物...
风雨与风雨之后:李爽作品印象发表于2007-07-13
  李爽是星星美展中最活跃的成员之一,她的作品也是我至今讲这段艺术思潮必提的作品之一。七十年代末,在第一次星星美展的展览上,她的《神台下的红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神台下的红孩》中的烈日、红心和有点扭曲的人形,以及深红色的调子,给人一种焦灼的感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低垂的地平线横贯画面,凸现了佝偻状人形的挣扎状态,地平线上下,黄天黄地,使画面充满干涸和疲惫。那是个人人...
敏锐、胆魄、宽容和历史感:作为批评家和编辑家的何溶发表于2007-07-11
  权力在中国举足轻重,而编辑有某种权力。所以,在这种社会背景中的艺术界,一本权威刊物几乎能导引一场艺术运动,从这种意义上说,编辑的素质至关重要。我不认为这是英雄史观,因为我说的编辑的首要素质就是敏锐,善于及时地发现和推动潜藏在艺术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现象,而且这还需要胆魄、宽容的胸怀,更需要一种历史感。这种编辑,对于参加创立美术界权威刊物《美术》杂志并于1976年后主持这本刊物的何溶来说,当之无愧。...
竹林七贤时尚版发表于2007-06-28
  竹林七贤在中国,虽不像三国、水浒的英雄好汉那样家喻户晓,但为历代文人所尊崇。或许因为两种英雄和他们流传的模式各不相同,三国和水浒尤其是三国英雄,走的是世俗化渠道,关帝庙和关公戏在中国民间,可能比任何宗教和戏剧曲目更普及,所以如此,我以为重要的是一个“义”字,因为在侠客、商贾乃至街坊邻居的各种民间关系中,“义”可能是最重要的平衡杠杆。而竹林七贤以“雅”的文本形式,历来被文人所重视,因为文人忧患的...
平面而疏离的日常景观发表于2007-06-20
平面是一种生存感觉,也是一种视觉方式,即现实对艺术家成为一种平视和可以随手触摸的平面,或者,它是对多年来艺术乃至生活中太多人为的伟大、激动人心和故作深刻的逃离,把贴身的日常生活作为自己的对象,即强调生活在其中的普通和平淡的感觉。这是一种重要的角度转换:艺术家的普通身份角度。当然,这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日常感;因为这种平淡感是一种观念的平淡感,即它依然是一种艺术观念,只是仅仅因为它强调了艺术家普通人...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评“蜷缩之辈”当代艺术展发表于2007-01-24
  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歌曲《小草》一时间很流行,它甚至成为对越南自卫反击战期间中国军人很喜欢唱的歌曲,那时我在电视上听过军人的一次集体合唱,曲调中的自我怜悯和无可奈何的情绪,深深地打动了我,至今让我记忆犹深。本来,那首歌的歌词是倡导“甘作小小螺丝钉”精神的,但“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几句,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被曲作者强调出一种无奈和自我怜悯的情绪,尤其被随时失掉生命的战...
“秃头与时尚”刘飞作品展览序发表于2007-01-15
  秃头在现实生活中比较突出和个色,具有一种反叛或者刺激的色彩。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喜欢扮演一种反叛或者个色的角色,所以当男性艺术家的长发也成为一种“标准形象”时,秃头就显得个色了,诸如秃头歌女奥康纳。 85 新潮时,中国的南艺术家长发居多,到了 90 年代不少艺术家都剃成了秃头,而且其中不乏女性艺术家。   当代艺术中的秃头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85 新潮时有耿建翌的秃头笑脸,后 89 时有方力钧的秃头泼皮。秃头...
“焦虑的大工业风景”栗宪庭对赵晓佳作品评论发表于2006-11-21
??我很喜欢赵晓佳的大工业风景画,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作品中创造出一种极度的焦虑感。整个画面象在极度焦虑、压抑和愤懑中一气哈成,痛快淋漓的宣泄;使每一个笔触都包含了炽热的情绪。赵晓佳在大工业城市—沈阳生活过许多年,眼看着昔日蒸蒸日上、热气腾腾的大工厂一个个地变成废墟。成千上万的失业工人,挣扎在衣食无着的边缘,、。另一面却是灯红酒绿,物欲横流,这种生活图像的强烈对比,刺激和折磨着有社会良知的艺术家,是赵...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