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底层人文的影像标本发表于2011-08-12
  重庆两江交汇,从来就是一个码头城市。原来的主城区主要沿长江北岸分布,俗称下半城。后来逐渐往山上发展,才有了更为繁华的上半城区。上下半城之间的连接,有好几处由石梯筑成的街道,十八梯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片区。   十八梯之所以有名,不仅因其唯一以“梯”来命名,最有山城步道的特点,而且这里在二战期间因日军轰炸重庆,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十八梯隧道大惨案”,当时死难市民尸陈梯道的照片,...
博弈的智慧:如果不能尽情发挥,那就尽力而为罢发表于2011-08-12
  问:您从什么时候开始投入策展工作?可否谈谈早期策划展览的经验?   王林:我做策展是从1989年开始的。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很多事情,尤其六四事件之后,有一段时期非常压抑、非常沉闷,很多批评家、艺术家都去了海外,或者躲在家里,销声匿迹,曾经轰轰烈烈的八五美术运动突然变得沉默。这时候我觉得批评家应该把仍然在地下运行的中国美术创作情况反映出来,于是从1990年开始,我到全国很多城市去访问艺术家工作室。而那时候不...
“油画民族化”与艺术的本土意识发表于2011-08-12
  “油画民族化”的讨论由来已久,在众多的论述中往往基于两个假设:   第一个假设,油画是呈现西方文化精神的媒材,所以必须以中国文化心理和审美结构加以同化,方能为我所用。——这个假设不能成立。油画是一个技术体系(包括媒材),把这样的技术体系称为艺术“语言”,只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但正是这个比喻性的说法,让人以“语言”和意识的关系来言说油画作为技术体系的运用,必...
中国当代艺术还能干点什么?发表于2011-08-12
  李晓峰:中国当代艺术可以说经过四性的过程,人性是线索。第一是神性,八十年代把神拉下来,自己上去;第二是鬼性,指的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代艺术的地下状态;第三是魔性,特别是九十年代后期艺术魔力众所皆知,艺术家突然变成了明星、富豪、天王。我最想谈的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状况,很乱,用“妖性”比较准确。妖性也可以称为妖媚的、妖娆的、妖气的。我这样并没有贬义,只不过是描述我们诉求人...
关于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市场发表于2011-08-12
  三十年来中国大陆艺术市场发展的状况大致是十年一段。1989年以前的十年主要是书画收藏市场,当代艺术作品的收藏少得可怜。1989年现代艺术展时民运的长城美术馆用很低的价钱收购作品,大家都欣喜异常。1989年到世纪末,海外投资者开始在大陆艺术家中收藏作品,主要有三条线索:1、港台、东南亚有实力的华人对大陆当代艺术渐有兴趣,比如张颂仁通过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收藏了一大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2、国内个别企业老板通...
《中国性——2010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文献展》学术主张发表于2011-08-12
  中国当代艺术已成为国际艺坛关注的对象,欧美话语优势对中国艺术家影响巨大。中国当代艺术从舆论上呈现出来的面貌,很大程度上为国内外艺术资本市场和官方文化意识所控制,并不能充分展示中国人在开放时代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现实。对于日益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无论从历史书写还是从现场批评来看,“中国性”的呈现已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方面是艺术创作如何揭示了中国人在今天的存在状态、生存经验以及国家...
街头艺术、欧美之争与当代中国发表于2011-08-12
  宋伟光来电,说要就中美政经关系背景,来谈谈中国当代艺术乃至当代雕塑,这可是个巨大而复杂的话题。不过,伟光所思可取之处,在于将中国艺术置于具体的国别语境中,而不是去简单谈论东西方艺术的国际关系。   “西方”在政治话语中代表议会民主,故中国报刊乐于报道其社会的种种弊端,以期证明自身制度正确无误。把西方整体化既为意识形态所需,也就成为政治妖魔化的宣传策略。但西方之谓,并非铁块一块,其中欧...
批评家要敢于站在话语争锋的前沿发表于2011-08-12
  缪斯艺术:王老师,您能谈一谈对这次“金棕榈+金酸梅” 活动评选的一些看法吗?   王林:我觉得这个事情很好。看法如下:批评活动,对艺术家也好,对艺术作品也好,对艺术现象也好,不能光说好话,批评活动应该有褒有贬。批评就是选择,对历史负责。从众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当中挑选出优秀看来,得到某种公认后交给艺术史,再评价再阐释。   选择的过程,就是价值判断的过程,就是好坏、优劣、高低的考量。中国...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