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69858
文 章:95篇
评 论:48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1979年以来的中国绘画发表于2015-11-10
- 涉及绘画,中国艺术家和批评家还面临着一个如何看待没有受到西方影响而经历了数百千年形成的传统的问题。可是,考察1979年以来的绘画问题,我们只能从欧洲文明的逻辑和中国文明的历史这双重线索来进行。基于前述的历史,两种文明背景下的绘画观念、方法以及演变的历史完全不同,从晚明开始的文明对话到了晚清,似乎已经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军事与政治上的失败,导致中国知识分子对工具的注意,这是接纳欧洲绘画与方法的一个重要...
- 绘画艺术不能忽视的历史背景与问题发表于2015-10-29
- 绘画是观看与表现的结果,从古至今,人们看到什么,就描绘什么,想象并不是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考,不过是看到的对象在绘画者大脑中的联想与延伸,这就是说,东西方在任何时期的“绘画”仅仅是彼时彼地的绘画者观看行为和对观看给予记录和改变的行为留下的符号或者图像。不同的文明背景自然提供着不同的观看和想象的内容,时间使这样的内容以及表现这些内容的方式具有一种稳定性与连贯性,经过数代人的积累和有上下文原...
- 关于耿建翌两幅画来龙去脉的回顾与说明发表于2015-09-24
- 耿建翌有两幅画:《理发系列之一“85年夏季的清洗”》(最初画于1985年,之后于1992年1月由艺术家本人重画,尺寸174.5×105cm)和《理发系列之二“85年夏季第一个进入美容厅内的女人”》(最初画于1985年,之后于1992年1月由艺术家本人重画,尺寸184.5×134.5cm),前一幅于2010年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上拍成交,后一幅将于2015年10月5日在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上拍(保利香港中国及亚洲现当代...
- 历史皈依——关于全球化语境下的艺术史问题发表于2014-06-30
- 历史学家习惯将一个特定时间的问题不仅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考察,更乐于将那些被考察的历史事实与之前更远的——甚至超过了千年以致数千年——文明故事联系起来,这样考察问题的习惯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将已经发生的和正在经历的以及对未来的判断融为一个整体,以便于认识自己。在文明的起源或发展这个问题上,无论我们持有何种观点,人类不同族群总是在迁徙、遭遇中发现了新的地域与同类,从而获得对...
- ’85情结与当代问题发表于2013-12-12
- 知识与文化界(艺术界理应包括其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现代与当代的分界线——之后建立起了—个常识,即:任何文化都是策略的文化。不幸是,这个常识在中国并未得到清楚的认可,这当然与波普尔(K.R.PoPer)所说的那种“无知”有关。对于任何一个个人而言,人生只有两条路,一是经验世界的游戏;二是非理性的原始情感的偶像寄托,这两条路并非互不相关,因为经验世界的游戏总是有范围...
- 关于艺术史的“编撰”发表于2013-12-12
- “编撰”这个词多多少少有点后现代的色彩,对于那些希望为公众呈现“历史真相”的历史学家来说,他们倾向于使用“写作”这样的词汇。不过,“编撰”不仅是一个涉及历史和写作历史的常用词,也提示着我们在书写艺术史的时候保持对本质主义妄想症——这个思维疾病是很多专业和不专业的人所共有的——复发的警惕,“编撰”的基本含义仍然是按照写作者的意...
- 艺术市场怎能缺乏价值判断发表于2013-12-12
- 人们总是想从这些写实作品中的技艺或者“美”中去寻找价值依据。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当代艺术史中,这些作品没有什么适当的位置可以安放,因为这类作品与历史没有什么关系。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题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对‘F4’说‘不’”的报道,作者应妮在嘉德的一场拍卖结束之后,凭借一些需要再分析的市场现象得出了以“F4”(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为...
- 读者与作者的视野发表于2013-11-15
- 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调整视野和观念的时代,当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的多变特征搅乱了人们的生活的时候,曾经习惯了的看法和观念将随之发生改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艺术家、批评家和艺术史家一直在从事着改变世界对中国以及中国艺术的看法的工作,但是,直至九十年代中期,无论是自己内心的自尊心还是西方人的眼神、口气,都提醒着中国人:中国当代艺术处在被动地接受西方选择和认可的地位,九十年代关于“殖民&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