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6410
文 章:59篇
评 论:15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高炀:勇敢的野牛之血与生命冲创发表于2008-03-08
- 早在85新潮美术之中,崇尚直觉、强调本能、表现生命意志的群体和个体艺术家几乎占居主流地位。而从地缘上考释,这种“生命之流”的泛桨现象,大都出现在那些遍布高山大川、莽原荒漠的“边远”地区。它似乎是对20世纪末叶人类文明更年期的一种预计和回应。开凿生命的“向下之路”的殊途,在当时具有“新启蒙”的文化趋同性质,而且它将某种民族秉赋中的粗犷、强悍、朴野移置于主观的自然意识和宗教情感中,籍此与矫化了的社会人...
- 行为何以成为精神的艺术发表于2008-01-15
- 在本文的结构中,精神这个词所贯穿的每一个阐述层面,都在用来指称艺术乃至人类生息据以存在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当我力图将观念形态的行为艺术作为论述对象,在其迷离幻化的历史踪迹和现实尘埃中澄消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遮蔽时,精神所指涉的就不得不是一种变革的力量,一种求真的自由意志,一种贫困而不朽的在场,甚至是一种祈祷式的追问。 因此,精神实验同时寄寓着双重意向--改变可改变的观念和忍受不可忍受的事物,...
- 极度空间的惊魂:松泌的雕塑艺术发表于2008-01-04
- 雕塑使所有可能成为雕塑结晶的极点,它所有的一切从来都不是假象。 ——题记 文/岛子 一张巨大的北京地图,斑驳、锈蚀、周边卷曲,一根楔形柱从地图中心向上矗立,顶端坐着一尊缩小的“思想者”雕像。形影单吊的“思想者”恍惚在俯视、在探询、在质疑,他看上去焦虑、忧郁之情多于沉思与冥想,而上粗下细的柱子并不稳定可靠,暗示着随时可能的倾倒、断裂及崩塌。从罗丹原作中挪移而来的这个“思想者”被置...
- 新影像:九○年代大陆艺术摄影的观念化显征发表于2008-01-04
- 新影像的特质 在今天,摄影作为一种创造力的表达手段,庶乎无人能低估它在观念和媒体同步变革中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意义。架上艺术和摄影的相互缠绕,彼此互动和融渗比艺术史上任何时期都来得密切,美术不美,摄影不摄,二者走向亲和。这种状况即提升摄影艺术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同时它自身形成的传统也遭到深刻的质疑和僭越,至少有两种因素能够阐明它的历史性嬗变:首先是照相机与七零年代以来的国际化观念艺术之间的...
- 从自然渊薮捕捉深沉的消息:刘彦作品评析发表于2008-01-04
- 自然不是表面,而是有它的深度。 ——塞 尚 以观察自然为出发点的艺术创作,最终都免不了会改变观看自然的态度。 ——约翰·伯格 早在20年前的’85美术运动时期,刘彦就作为“北方艺术群体”的艺术家脱颖而出。他的艺术道路向人们表明,当他还是一个物理学系学子时,艺术家的内在驱动就决定了他观察世界的方式。倘若一个人的真实生活被虚无窃取,他就得去别处寻找,这种内心转向源于敏感的个体对体...
- 领悟奇迹:天元作品点评发表于2008-01-04
- 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如同猜谜,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哥林多前书 摄影的哲学诞生于一个“笛卡尔之梦”,它代表了人们运用理性的科学行为获得某种确定、客观知识的方式,这是一种不受观察者的主观情感浸染的、“无私”的理性探索方式,它意味着人们可以藉由摆脱肉体甚至心灵去得到真实的知识。19世纪早期的实证主义进一步以经验为价值依归,随同摄影技术与社会学同步扩张,试图将所有和自然、社会相关的完整...
- 后现代艺术美学方法论阐释发表于2008-01-04
- 摘要:后现代主义在其历史化的过程中显现出日愈清晰的总体特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现代性的否定,而对创造性的推重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后现代主义艺术在美学意义上承当了作为文化思潮的超越性,不仅多视角、非逻辑地表达思想和观念,且积极创造新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后现代艺术美学的特征随之得以矗立。 方法论与本体论具有价值的同一性。没有和本体论相脱离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本体论。...
- 知识分子性与艺术意义发表于2008-01-04
- (一)半个社会学家 20世纪80年代,中国艺术家因思想资源的匮乏,向西方现代哲学和先秦哲学寻求艺术本体论的支点而被称为“半个哲学家”;而在90年代,艺术家则充当着半个社会学家的角色。从美学批判转入社会问题和大众文化的质询,产生了观念上的社会批判。这种角色变化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现代主义形式美学的疏离感,使观众必须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方可以沟通。艺术与社会相分离使人类失去了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