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62150
文 章:75篇
评 论:13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女性艺术 何时形而上的有家可归发表于2018-02-16
- 身份的概念涉及到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属性问题,所以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标签。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身份建构性与开放性。比如,我们说王春辰是艺术批评家,当孩子的学校要开家长会,请学生的家长到场,此时作为学生家长的你说我不能去,我是艺术批评家只能参加艺术讨论会行吗?所以针对不同的公共诉求,身份的维度也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源自于身份的不确定性。可见我们一定要固化身份的标签,实际上否认身份的建构性与开放性。...
- 新丝路——再造东西文化交融的时代盛典发表于2017-12-15
- “新丝路”的提出是相对“古丝绸之路”而言。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即“通”与“融”。古丝绸之路告诉我们,”“通”则达;“融”则进。在全球文明多级化的今天,中国的古今丝绸之路的再相遇,是“通”与“融”的再命题。如果说,“通”具有文化穿越性的纵横捭阖的时空意识,“融”则表现在文化多元性的共生共荣的历史...
- 我研究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与艺术史有关发表于2017-07-14
- 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并在做当代艺术批评理论的研究,其中包括了女性主义艺术及批评的研究。其实,我所做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研究和艺术史有关。我们大家都知道,西方二十世纪60年代率先出现了女性主义艺术。与此同时,美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家琳达·诺克林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也成为世界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女性主义艺术批评文章。从此女性主义艺术及其批评纳入了艺术史的范畴。自...
- 爱欲经验的悖论史发表于2017-04-10
- 在古典的文化体系中,爱欲所涉及的问题是欲望本体以及欲望本体的文化建构。这里所说的欲望本体,是指的生命本能。由生命本能建构的爱欲文明史,却充满了曲折的文化历程。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历史就是被压抑的历史。文化不仅压制了人的社会生存,也压制了生物生存;不仅压制了人的一般方面,还压制了人的本能结构。(1) 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那里,人的本能结构是二元的,即生命本能与死亡本能。而生命本能就包含着性...
- 爱欲经验的新文明史观发表于2017-04-10
- 实景我们无力取舍,梦境我们无力保留,唯有意境会让我们的心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烂漫。(1) 这是中国女艺术家申玲的一段文本性的独白。申玲在这里提到的诗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中国北宋时期的诗人欧阳修的诗词《生查子·元夕》其中的一句。欧阳修在中国的农历的元宵节时,回忆往年这个时候曾与自己的恋人相约的甜蜜,同时伤感今天的物是人非。中国古典的文化人喜欢诗言情...
- 材料即思想——中国女艺术家装置作品的前卫意义发表于2016-12-26
- 在装置艺术中,材料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任何可视、可听、可触等等物质形态均可纳入材料的范畴。但是,材料的选择及将材料的性能转换为有意味的形式,与时空建立一种关系,就装置艺术而言,材料既是艺术生产的基础,也是思想观念衍生的对象。从本质上讲,材料即思想的理念,是装置艺术的核心。具有后现代意义的“二手现实”材料应用的广泛性,为装置艺术观念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装置艺术的二手现实的多维塑...
- 性别政治、酷儿政治——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经...发表于2016-12-05
- 这里所说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经验史,是指二十世纪80年代后期到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今天,近30年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创作历程呈现的价值体系,其中就包括了文化质疑性的艺术生产中的性别政治,以及身体快乐性的艺术生产中的酷儿政治。由性别政治与酷儿政治构成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经验史表明,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的发生机制已经和世界接轨,其中有两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本土的女性主义艺术与外来语境博弈与互融模式的...
- 在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展览的机会很少发表于2016-06-23
- 女性主义作为人类共同的话题与经验,已经成为全世界两性文明生存的基础。西方女性主义经历的两次浪潮,从十九世纪争取女性的工作权、教育权、政治权和选举权到二十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艺术的发生,把争取女性的权力到批判性别歧视以及男权主义等等列为主要议题,可以看出政治诉求是女性主义运动的核心。中国女性主义艺术主要发生在二十世纪的90年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西方艺术思潮的不断涌入,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形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