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文房雅玩谈(三)发表于2016-03-25
  歙砚的知名度和传世数量应该是仅次于端砚。歙砚产于古歙州( 今江西婺源, 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其中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笔者常常将端、歙两类砚石与寿山、青田两类印章石料相提并论。端砚类寿山,种类繁多,从普通寿山到田黄、白芙蓉,优劣差距巨大,适合收藏品鉴;歙砚似青田,种类相对比较单纯,质量也相对均衡,适和书画用。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个人喜好乃至地方意识则在论外。因此,普遍情况来看,藏...
文房雅玩谈(二)发表于2016-03-08
  上一讲里我写过,苏易简著《文房四谱》,特别强调说:“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这是从实用的角度说的。古人有这样的评论:“论文房四宝者,必云笔纸墨砚……惟笔不能耐久,所谓老不中书,纸置久则酥脆,难于使用,墨陈失去胶性,而易于散碎,均难久蓄。惟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故砚之为留千古而永存者。”这就是说,笔、墨、纸皆为...
文房雅玩谈(一)发表于2016-03-07
  一提起“文房”,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文房四宝”,这是起码的事。而“文房”中的用具,则不局限于“四宝”,它应该是个大概念,通常称之为“文房雅玩”。文房,应该是“文人”读书、文玩清赏之所,或者称之为文人书斋。想象之中,清静幽雅的房间,布置有紫檀、黄花梨书桌,桌上摆有佳砚,最好是端溪大西洞的佳石,或者歙砚名品,配以纪晓岚、刘石庵、阮元、伊秉绶...
墨菊文脉——花之隐者发表于2016-03-03
  在川流不息的中华文化艺术长河中,无论是《楚辞》的绝唱,还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韵,菊早已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世人爱菊,如文人好清高、喜文雅,这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审美、道德观念相适应,也是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感情决定的。菊的傲霜晚香、满地金英,与竹、梅、兰一样,正可寓意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
“端丽婀娜 柔厚中和” 陈半丁绘画作品各时期的风格特点发表于2016-02-26
  对于20世纪的中国传统艺术,今有“四大家”、“八大家”之说,而萧润德先生认为,以书、画、印“三绝”而论,则当首推吴缶老、齐白老、陈半老三家。这一观点, 笔者完全赞同。陈半丁的书、画、篆刻可谓博大精深,温柔敦厚,中正和平,兼具富贵气与庙堂气,讲法度、讲规矩等,不但是始终贯穿陈半丁各种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更是其绘画作品中显而易见的“陈半丁痕迹”。...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六)发表于2016-02-02
  宋元时期古典名画的重现人间,令人们的视界跨越南北宗,回到了南宋以前的“前江南”时期,重新审视、反思已权威化了三百余年的江南文人画传统,一如当年陈洪绶欲为宋画翻案。   而如张大千、谢稚柳等人的面壁敦煌,追踪更为久远的唐画传统,与金城首倡的复古潮流南北呼应,从者纷起,开启了自赵孟以还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古开新的局面。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山水画坛的这次复古,并未脱离一统画坛数百...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五)发表于2016-02-01
  早期“海派”的一大亮点,是元明以后衰微多年的人物画的复兴,具有通俗趣味的人物画包括动物画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取决于上海这所新兴城市的市民趣味。这种趣味,在相当程度上又激励了画家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同时也令明清一些文人画图式,如吴门周之冕领衔的勾花点叶派和武进恽南田专擅的没骨法等,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江左风流 ——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四)发表于2016-02-01
  依托于士绅文化、商品经济的江南文人画在明末清初的变迁,其一是以“后二王”,也即王石谷与王原祁为代表,入主清代宫廷,成为官方绘画的新表率,其二是以“扬州八怪”为代表,以一种俚俗化的姿态进一步与市场、与市俗相通融。这两大新变,令江南文人画原先孤狷绝尘的特性发生了质变。换言之,文人画在明清之际不但在江南取得了统治地位,而且更进一步笼罩了整个中国画坛,正因为这样,它才走向了画以适意...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