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1918
文 章:237篇
评 论:0篇
最新评论
没有相关内容!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文房雅玩谈(三)发表于2016-03-25
- 歙砚的知名度和传世数量应该是仅次于端砚。歙砚产于古歙州( 今江西婺源, 安徽省歙县、黟县、休宁等地),其中以婺源的龙尾砚为优。笔者常常将端、歙两类砚石与寿山、青田两类印章石料相提并论。端砚类寿山,种类繁多,从普通寿山到田黄、白芙蓉,优劣差距巨大,适合收藏品鉴;歙砚似青田,种类相对比较单纯,质量也相对均衡,适和书画用。当然,这都是相对而言,个人喜好乃至地方意识则在论外。因此,普遍情况来看,藏...
- 文房雅玩谈(二)发表于2016-03-08
- 上一讲里我写过,苏易简著《文房四谱》,特别强调说:“四宝砚为首,笔墨兼纸,皆可随时取索。可终身与俱者,唯砚而已。”这是从实用的角度说的。古人有这样的评论:“论文房四宝者,必云笔纸墨砚……惟笔不能耐久,所谓老不中书,纸置久则酥脆,难于使用,墨陈失去胶性,而易于散碎,均难久蓄。惟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故砚之为留千古而永存者。”这就是说,笔、墨、纸皆为...
- 文房雅玩谈(一)发表于2016-03-07
- 一提起“文房”,大家自然会联想到“文房四宝”,这是起码的事。而“文房”中的用具,则不局限于“四宝”,它应该是个大概念,通常称之为“文房雅玩”。文房,应该是“文人”读书、文玩清赏之所,或者称之为文人书斋。想象之中,清静幽雅的房间,布置有紫檀、黄花梨书桌,桌上摆有佳砚,最好是端溪大西洞的佳石,或者歙砚名品,配以纪晓岚、刘石庵、阮元、伊秉绶...
- 墨菊文脉——花之隐者发表于2016-03-03
- 在川流不息的中华文化艺术长河中,无论是《楚辞》的绝唱,还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逸韵,菊早已融入中国文化的血脉之中。世人爱菊,如文人好清高、喜文雅,这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社会风气、审美、道德观念相适应,也是古代文人的社会地位和思想感情决定的。菊的傲霜晚香、满地金英,与竹、梅、兰一样,正可寓意他们的崇高品质和高尚情操。
- “端丽婀娜 柔厚中和” 陈半丁绘画作品各时期的风格特点发表于2016-02-26
- 对于20世纪的中国传统艺术,今有“四大家”、“八大家”之说,而萧润德先生认为,以书、画、印“三绝”而论,则当首推吴缶老、齐白老、陈半老三家。这一观点, 笔者完全赞同。陈半丁的书、画、篆刻可谓博大精深,温柔敦厚,中正和平,兼具富贵气与庙堂气,讲法度、讲规矩等,不但是始终贯穿陈半丁各种艺术创作的审美追求,更是其绘画作品中显而易见的“陈半丁痕迹”。...
-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六)发表于2016-02-02
- 宋元时期古典名画的重现人间,令人们的视界跨越南北宗,回到了南宋以前的“前江南”时期,重新审视、反思已权威化了三百余年的江南文人画传统,一如当年陈洪绶欲为宋画翻案。 而如张大千、谢稚柳等人的面壁敦煌,追踪更为久远的唐画传统,与金城首倡的复古潮流南北呼应,从者纷起,开启了自赵孟以还规模最大的一次以古开新的局面。需要指出的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沪上山水画坛的这次复古,并未脱离一统画坛数百...
- 江左风流——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五)发表于2016-02-01
- 早期“海派”的一大亮点,是元明以后衰微多年的人物画的复兴,具有通俗趣味的人物画包括动物画之所以会在这个时期发展起来,取决于上海这所新兴城市的市民趣味。这种趣味,在相当程度上又激励了画家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同时也令明清一些文人画图式,如吴门周之冕领衔的勾花点叶派和武进恽南田专擅的没骨法等,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 江左风流 ——十四至二十世纪江南绘画嬗变的脉络(四)发表于2016-02-01
- 依托于士绅文化、商品经济的江南文人画在明末清初的变迁,其一是以“后二王”,也即王石谷与王原祁为代表,入主清代宫廷,成为官方绘画的新表率,其二是以“扬州八怪”为代表,以一种俚俗化的姿态进一步与市场、与市俗相通融。这两大新变,令江南文人画原先孤狷绝尘的特性发生了质变。换言之,文人画在明清之际不但在江南取得了统治地位,而且更进一步笼罩了整个中国画坛,正因为这样,它才走向了画以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