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38223
文 章:135篇
评 论:42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四川画派与乡土文化的现代性发表于2008-07-30
-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在“伤痕”和“乡土”两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画坛的艺术家,由于这批艺术家在艺术风格和作品的精神内涵的表现上有着某种相似性,当时的理论界将他们统称为“四川画派”。实际上,四川美院油画领域曾出现过两个创作高峰,一个便是“四川画派”时期,时间大致是在1979年到1984年间,以高小华、程丛林、何多苓、罗中立等为代表,创作了《为什么》、《1968某...
- 孤独的潜行者:王川的艺术发表于2008-07-29
- 王川《再见吧,小路》1981年 油画 王川是中国现当代艺术史无法回避的艺术家,无论是“乡土”时期、“新潮时期”、还是当代艺术的嬗变阶段,其作品都具有极强的先锋性。同时,王川也是一个问题多多的人。不论是对待艺术还是对待生活,他都有着极强的叛逆性。正是由于他对艺术 的反叛,甚至有点疯狂,使他失去了许多本该属于他的东西:荣誉、金钱、爱情、甚至健康。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却得到了那种在...
- “后抽象”:抽象艺术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发表于2008-07-16
- 引言: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史中,抽象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西方理论界,除了像罗杰• 弗莱、格林柏格等批评家直接从事形式主义研究以及抽象艺术的批评和实践外,像迈耶•夏皮罗、梅洛•庞蒂、罗兰•巴特等艺术史家和哲学家也曾撰写大量的关于抽象艺术的研究文章。正是在批评和理论的推动下,抽象绘画早年的前卫反叛性才逐渐得以“合法化”,7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登堂入室,最终以学院的方...
- 心照不宣:“伪当代”和“伪现实主义”的其乐融融发表于2008-07-14
- 近年来,当代艺术出现的种种弊端被各种保守势力抓住以后,伺机对其所取得的成就进行全面的诋毁与否定。在笔者看来,我们首先应敢于肯定当代艺术所取得的成果,如打破了过去官方一元化的艺术创作机制,捍卫了艺术的自由意志,激发了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当代艺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如审美趣味的媚俗化和表层化、艺术创作中的策略化、艺术市场中的泡沫化,...
- 对符号化雕塑的批判发表于2008-05-13
- 近年来,当代雕塑领域出现了一批符号化的雕塑。所谓的符号化,就是说这类作品均有着明确的符号特征、相对稳定的个人风格,以及容易辨识的雕塑形象,比如某某是做“红孩子”的、某某是做“绿狗”的、某某是做“军人像”的……。实际上,符号在符号化的雕塑中大致具有以下几种功能:一是可以用明确的符号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个人风格;二是,符号能在一个更大的符号系统中代表某一个雕塑家与其他艺术家进行区分;第三是符号化的雕塑...
- 绘画与观念——向国华作品探析发表于2008-04-21
- 在当代艺术领域,绘画与观念一直是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赞同者认为,“观念”应该是判断一件当代绘画作品是否具有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并主张架上绘画应吸纳观念艺术的成果,注重审美趣味、文化意义上的智慧性表达。批评者认为,如果片面强调观念,势必造成观念对绘画本体的剥夺,最终的后果是,哲学取代绘画。不管赞同也好,批判也罢,对绘画观念的讨论都无法回避两个核心的问题:一是,如何来评价当代绘画的价值;另一个是,...
- 美术批评何以独立发表于2008-04-17
- 意大利批评家奥里瓦曾说过,批评家应是艺术家阵营里的敌人。奥里瓦的意思并不是说批评家要与艺术家成为真正的仇敌,而是说批评家应保持批评的独立性。就中国的当代美术批评而言,可以说独立性几乎完全丧失。其中的原因很多,这既包括批评家自身的个人原因,例如是否有艺术史的背景、是否有自身的批评方法论和敏锐的洞察能力……也与中国的艺术—文化—市场环境密切相关,例如批评机制是否完善、批评与艺术市场之间关系良性与否...
- “后抽象”:抽象艺术的一种新的可能性发表于2008-04-16
- 引言:在20世纪的西方现代美术史中,抽象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西方理论界,除了像罗杰· 弗莱、格林柏格等批评家直接从事形式主义研究以及抽象艺术的批评和实践外,像迈耶·夏皮罗、梅洛·庞蒂、罗兰·巴特等艺术史家和哲学家也曾撰写大量的关于抽象艺术的研究文章。正是在批评和理论的推动下,抽象绘画早年的前卫反叛性才逐渐得以“合法化”,70年代以后,抽象艺术登堂入室,最终以学院的方式成为西方主流的艺术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