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9285
文 章:12篇
评 论:8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解读康拉德•肖克罗斯作品发表于2013-10-21
- 春夏之间(2013\4\10-7\22)法国巴黎的大皇宫国家美术馆迎来了一个辉煌的大型展览,《DYNOMO》(发电机)。展览试图完整记叙并呈现1913年至2013年之间,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所有关于“光与运动”的抽象视觉艺术。“光学与动力学艺术”(optical and kinetic art)这一艺术运动概念首次展示于1955年,Denise René在巴黎的画廊展览里。在十年之后,1965年,这一艺术运动又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
- 为何海外华人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普遍缺乏文化身份特征?发表于2013-10-19
- 2013年9月16日,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群展《在地未来》开幕第二日研讨会,策展人冯博一老师主持,邀请了费大为、李向阳、倪再沁、钱志坚、田霏宇、殷双喜、张小涛等诸位老师讲座并与22位艺术家共同探讨关于《在地未来》这个展览主题。很遗憾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回答冯博一老师提出的关于海外艺术家的文化身份的问题。因此另外拟文,试着给予回复,谈谈我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简单想法。
- 一首噪杂的张口结舌发表于2012-03-29
- 今天我在一个音乐酒吧买了张音乐DVD光盘。乐手从来都没有任何音乐常识也没有任何音乐追求。这是他们唯一的一张专辑《塑胶人》。光盘的公司品牌标志是一坨乱涂的线。。。 这个音乐酒吧就是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的中国台湾馆,位于威尼斯的中心圣马可广场边上的普里奇欧尼宫。策展人郑慧华为我们设置的是一个纯粹由“声音”所构筑的展览,名为《听见,以及那些未被听见的-记述台湾社会声音图景》。策展人把这一展...
- 迷离失所的灵魂领域(图文)发表于2011-08-24
- 中国国家馆所处的展览馆群是威尼斯一处废弃的造船厂,在威尼斯主岛西部,面对大海,是一个深入陆地的大海港。从中国馆门前不远的一个小码头,可以乘坐小船前往港口的另一边,那里是一大片依旧空置的厂房,约二十许座,既高且大,都可以作为展览馆使用,每个都比现有的中国国家馆强上许多。可见威尼斯的大型展览承载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极限。在这座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小岛上,有限的土地里已经承办了如此大型的展览,在此情况下...
- 病态之诗:马库斯•辛瓦尔德《艺术家的礼节》发表于2011-08-16
- 穿行与众多的国家馆之间,来到“公主花园”的最深处。已连续七个小时连续观看了十数个馆的展览,仔细观看了数百件作品,接收了过于庞杂的信息,审美疲劳,十分疲惫。在“公主花园”的最西端,进入奥地利国家馆。有些随意地观看了几件作品,顿觉耳目一新,竟一扫疲惫的感觉。即退回展馆入口,重新开始观看这个展出,仔细的解读艺术家为我们设置的思路,开始尝试理解如何进入他的世界。 这是奥地利的杰...
- 艺术在艺术之外: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光照·国家》发表于2011-08-15
- 2011年4月4日,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如期在水城开幕,世界各国的当代艺术专业人士与爱好者们,都匆匆告别香港博览会,候鸟一般,追随着艺术的盛大节日,齐齐飞越半个地球来到了这里。尽管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的双年展,(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这座浸泡在水中的千桥之城,也永远不会让旅行者失望。这座即将沉入海底的美丽城市总能清洗心灵的疲惫。与以往一样,除了“公主花园”与“造船厂”两个大型展览馆群...
-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分析评论发表于2009-07-03
- 目 录: “制造世界”是“艺术”的定义 ——总策展人丹尼尔·伯恩鲍姆主题展《制造世界》 瑙曼的霓虹灯,霓虹灯的瑙曼 —— 国家馆金狮奖·美国馆·《布鲁斯•瑙曼:拓扑花园》 ...
- 图形化的切入:评论图表系统的再次解释发表于2009-07-03
- 由文章《风暴来临前静止的风向标》开始,我开始在评论中加入“评论图表系统”,距今已有两年。 创作“评论图表系统”的出发点无非有二:作为评论者,思考评论的意义与自身评论的存在价值;作为艺术创作者,任何时候都拥有突破现有结构的欲望。动机,逻辑具备,产生了一个新的艺术作品。凑巧,这一件作品,位于一个新的领域,拥有一个新的形式:一个“评论图表系统”。 这是一个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