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7071
文 章:116篇
评 论:474篇
专栏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图释当下生活——解读龙虎的水彩创作发表于2018-01-05
- 2001年,当我着手主编六卷本的画册《中国当代美术图鉴:1979—1999》时,①起先并没有将水彩画作为一个分册来考虑,因为,我一直感到,这20年来的水彩画创作完全与当代艺术无关,尽是一些具有小清新与流行审美特点的静物画、风景画或风情画。而且,水彩画界虽然不断地在举办一些展览,但给人的印象,其是一个相当封闭与保守的学术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大家自得其乐,并不太在乎外界所发生的变化。后因出版社方面的执意坚持...
- 让历史在现实中复活——解读岳敏君的《迷宫系列》发表于2017-11-24
- 相信任何观众都不难发现,岳敏君的《迷宫系列》与《笑脸系列》在艺术形式的处理上是大为不同的,这既体现在画面图像的处理上,亦体现在绘画手法的运用上。具体言之,在《笑脸系列》之中,他更多是以浓烈而漂亮的色彩、类似广告的手法表现当下部分年青人常以“一笑了之”的方式化解各种压力的生存策略.再者,他还会通过不断复制自己的形象来突出各种主题。按我的理解,那不断出现的“我”乃是一些当下青年的...
- 品读“背后的故事”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家手稿研究展(第一回...发表于2017-11-19
- 西方学者素来注重对于著名艺术家的手稿研究。比如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莱奥纳尔多获得构图的方法》一文中,就结合史料与手稿的认真研究,对文艺复兴绘画大师莱奥纳尔多自创的构图方法做出了清晰而令人信服的推论,而这与当时固有的画坊惯例,还有古板的规矩完全不同。为了追逐想象的思路,莱奥纳尔多一方面提倡以快速的笔法写下头脑中出现的奇思异想,根本无须考虑形体是否准确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激发大脑的创造力,他还...
- 社会主义丰收田是如何画出的——新山水画代表作《常熟田》诞生的...发表于2017-11-09
- 钱松喦的年表告诉我们,他 8岁就随其父入私塾读书,并开始了对传统书画及金石的学习。19岁那年,他进入了江苏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期间,他一面博览历代名画,刻意临摹了许多古代大师——如沈周、石溪、石涛等人的作品;一面自觉加强了对古代文学与诗词的学习,于是,也奠定了他深厚的传统绘画基础与国学功力。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布成立,标志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作为一个传统型国画家,钱松嵒当...
- 方力钧是一个格局很大的人发表于2017-10-09
- “与方力钧合作,让我感到他既是一个格局很大、也是一个很有公益心的人,其情商也特别高。方力钧跟许多艺术家都不一样,他画画就是为了把对人生的体验表现出来,而不是一个为了满足于纯粹视觉的形式主义者。”——鲁虹 我跟方力钧只能说是平淡的君子之交,虽然很早就知道他,但与他是很晚才认识的。在今天来见你的路上,我就一直在想如何面对你的采访。因为你告诉我要讲关于方力钧的故事,但我并不像...
- 朱伟借灿烂的果实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发表于2017-08-23
- 我读书时学的是工笔画,毕业后还曾经以这一画种从事创作参加过几届全国美展。因为有这一背景,很多年来,我对工笔画创作一直是很关注的。恕我直言,整体情况并不乐观:首先,有很多人基本上是沿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图式与技巧进行所谓“创作”。故在他们的画中,至多是将花、鸟、鱼、虫与树移来移去,再就是将古代工笔画中的局部放大或加以拼凑,丝毫不见任何任何新意与个人的独特感受;其次,因受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影...
- 媒材、形式与观念——从“肉皮冻民工”到“汉白玉民工”发表于2017-03-31
- 资料显示,艺术家张大力在新世纪以后,虽然还在延续上个世纪90 年代一直进行的涂鸦艺术,即“拆”系列的创作,以表达他对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拆迁问题的关注。但同时他也开始以“种族”为题连续创作了一系列与底层问题有关的艺术作品,这与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当年曾经以“人间喜剧”为题连续创作了众多知名文学作品一样。于是,张大力的创作重心也随之有了重大转移。具体地说,从“肉皮冻民工...
- 图像与观念——王广义之路发表于2016-10-26
- 在三个月前与我的一次交谈中,王广义曾明确指出,他的艺术是超审美与超视觉愉悦的,此外,他从来也没把艺术形式方面的实验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因为他的艺术全部表达的是对世界、历史与现实的看法,而在思想上引起观众的兴趣才是他的重要目标。[1]按我的理解,在艺术创作中,王广义一直关注的是人的现实存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区别仅仅在于观念的表达、创作的切入点与图像方式上的不同。 所谓意识形态按阿尔都塞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