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150752
文 章:124篇
评 论:474篇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观点|鲁虹论马路:我看马路的“炁象”艺术发表于2022-06-20
- 马路的艺术年表清楚说明,其创作之路经历了由具象表现到逐渐去具象化的过程。具体言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经在著名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接受过徐悲鸿体系的严格训练,并有着非常良好的创作业绩。此后,即到德国留学期间,因深受“新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他的艺术创作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熟悉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艺术史中的所谓“新表现主义”绘画特指一批卓越的德国艺术家,如伊门多夫、巴塞利兹、基弗尔等人,在合理...
- 雅昌专栏|鲁虹:艺术界之“陌生人”费俊发表于2021-11-08
- 【导语】2021年10月28日,“伸长你的眼睛穿过我——费俊作品(2013—2021)”在武汉合美术馆开展,展览展出费俊近年代表性新媒体艺术作品11件\组。在展陈设置上,费俊将合美术馆展场幻化为一种“让渡空间”,每一位观众的感受,都是通过新媒体的媒介给予展开和实施、完成的。此次展览由合美术馆主办、中电光谷支持、某集体ART+TECH协办,冯博一担任策展人,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为展览学术主持,展览2021年10月28日下午在合...
- 艺术号·专栏|鲁虹:以“物”喻“人”的艺术——解读李邦耀发表于2021-06-03
- 『李邦耀:“物”的研究1990-2020』LiBangyao:StudyofObjectSymbols,1990-2020主办单位合美术馆、中电光谷协办单位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出品人黄立平策展人鲁虹展览时间2021.5.29-10.29展览地点合美术馆3楼5/6/7号厅艺术家李邦耀的创作年表清楚告诉我们:自1992年以来,他一直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消费时代当做了他的主要研究与表现对象。在我看来,与上个世纪80年代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的创作关注点再也不是仅仅关注于艺术风格的变化...
- 鲁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上)发表于2019-02-26
- 在20 世纪80 年代,由于中国雕塑创作的现当代转型明显落后于油画创作,且一直处在不太受人重视的位置上,所以批评家顾丞峰曾经以1989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为例,指出当时的前卫性与实验性雕塑实际处在二线状态。他还认为,“在此之前的中国雕塑界几乎是一种沉睡的状态”。不过,这一状况到20 世纪90 年代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首先,“’92青年雕塑邀请展”&ldquo...
- 鲁虹:水墨是中国文化生物链上极其重要的一环发表于2019-02-15
- 鲁虹: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新中国画”的概念乃是相对于“中国画”的概念提出的。从1949年以后举办的历届全国美展与相关报刊来看,属于“中国画”范畴的作品要么是立足于传统文人画的艺术框架进行新的创造——这更多体现在山水画与花鸟画方面;要么是围绕着由徐悲鸿所创立的写实水墨画的艺术框架进行新的创造——这更多体现在人物画方面。事实足以证明,近40年来,很多艺术...
- 鲁虹:当代何以成史——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写作及 《中国当...发表于2018-12-30
- 对当代学者应否书写当代艺术史的问题,一直存在着颇大争议。比如,艺术理论家王端廷先生前不久在武汉合美术馆召开的一个学术研讨会上就对主题“个案研究与艺术史写作”深表怀疑。在他看来,“艺术史是未来人的事情,我们当代人的艺术写作只能算是艺术批评,算不得艺术史。艺术批评是发现艺术价值,艺术史是确认艺术价值。艺术的价值有大小,艺术史只会记录那些具有最高价值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他还强调指...
- 鲁虹:半路出家的故事发表于2018-11-21
- 半路出家,原意指一个人成年后才出家做僧尼姑或道士,后来常常被用来比喻某人中途改行,去从事另一项工作。因深感这个成语是对我人生的真实写照,故特选来作为本书的书名。 我从小就渴望当一个画家,为了追求这一目标,也付出了多年的努力。有意思的是,就在我参加了几届全国美展信心大增、朝着这个目标迅跑的时候,我却为提高全面修养而糊里糊涂地走上了当批评家之路,以致成了一个半路出家的人。真有点“有意栽花花...
- 鲁虹:“暴力”引起的震撼——对极端化行为艺术的反思发表于2018-11-12
- 虽然行为艺术于1986年后便已在中国出现,但它其实只在极小范围内有所影响。不要说一般中国大众对它不了解,就是美术界中的大多数人也不关心它。在相当多人的心目中,所谓行为艺术仅仅是少数人为了引人注目而编排的一幕幕闹剧而已。 现有的资料表明,在世纪之交,中国的行为艺术突然由默默无闻的配角变成了备受媒体与公众关注的新闻点。原因是,一些年轻的行为艺术家在做作品时,再也不像以往那么“温文尔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