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
浏 览: 23413
文 章:143篇
评 论:20篇
最新评论
艺术号作家
- 奥岩
- 蔡万霖
- 曹兴诚
- 陈孝信
- 陈建明
- 陈 曦
- 陈晓峰
- 陈东升
- 邓丁三
- 杜曦云
- 段 君
- 冯家驳
- 陈 墨
- 郭庆祥
- 杭春晓
- 何桂彦
- 何光锐
- 胡 人
- 孔达达
- 廖廖
- 黄 专
- 季 涛
- 冀少峰
- 贾方舟
- 贾廷峰
- 李国华
- 李公明
- 李小山
- 王正悦
- 刘幼铮
- 刘尚勇
- 帽哥
- 刘双舟
- 刘九洲
- 刘礼宾
- 刘骁纯
- 刘 越
- 林明杰
- 鲁 虹
- 吕 澎
- 吕立新
- 马学东
- 马 健
- 彭 德
- 彭 锋
- 邵玮尼
- 沈语冰
- 水天中
- 宋永进
- 孙振华
- 孙欣
- 陶咏白
- 佟玉洁
- 王春辰
- 王栋栋
- 王端廷
- 王凤海
- 王 萌
- 王南溟
- 王小箭
- 吴念亲
- 西 沐
- 夏可君
- 夏彦国
- 徐子林
- 姚 谦
- 杨 卫
- 一西平措
- 殷双喜
- 尹 毅
- 尤 洋
- 于 洋
- 岳 峰
- 张 辉
- 张翛翰
- 战 平
- 赵 力
- 赵 榆
- 周文翰
- 朱浩云
- 朱绍良
- 朱万章
- 史金淞
- 雅昌专栏|王林:生死同一,迟早而已 一一痛悼吾友于振立发表于2022-05-12
- 我和于振立同年生,只比他大月份,但我总是叫他老于,不是因为他看起来比我显老,而是我对他有着特别的敬意。他喜欢喝酒,喝上几口便开始说东北口音含混的大连话。而我这个来自四川的重庆人,听起来只觉话语之间互相粘连得很紧,必须要把耳朵凑近他才能听个明白。所以在别人看来,我们俩在一起坐谈特别亲切。我去过他的艺术巢穴好几回,从开始营造到大有规模,我算是一个不同阶段的见证者。他和我见面从来不扯家常,只谈艺术,谈得...
- 孟璐究竟怎样来构建中国当代艺术?发表于2018-07-19
- Andrew G oldstein 在《古根海姆策展人孟璐:〈世界剧场〉的本意就是残忍和野蛮》采访中谈到,孟璐因策划“19 45 年后的日本艺术:向天空呐喊”成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美国人民对‘二战’后日本艺术的认知”。此次“与另外两名策展人——侯瀚如和田霏宇合作策划一次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大展,并希望凭借此次展览来构建当代中国观念艺术在20 世纪80 年代末至20 0 8 年间...
- 动物有无人权?——读Ben Davis《古根海姆中国展:紧急撤展的背...发表于2017-12-27
- 以《1989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为题的当代艺术展正在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展示了来自70多位艺术家和艺术小组的共计约150件作品,是迄今为止在北美举办的同类型展览中规模最大的。展览由古根海姆三星亚洲艺术高级策展人兼全球艺术高级顾问孟璐策划,并与客座策展人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以及策展顾问罗马21世纪当代艺术国立博物馆艺术总监侯瀚如协同策划。 这个展览因为古根海姆博物馆将三件作品从展览...
- 谁来批评许江?发表于2017-05-26
-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十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美协主席,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 把头衔和评论放在一起,不知道为了什么。我想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警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之我也。”也想起鲁迅关于批评能“骂杀”也能“捧...
- 二十年目睹之上海双年展发表于2016-11-15
- 在2014年上海双年展第10届举办之际,李旭打来电话,说是馆里陈列着第一届至第十届策展人的名姓,我有些诧异。他还发来展场图片,证明我的确被“追认”为第1届上海双年展的策展人。 说来话长,1991年初,我为“北京西三环艺术研究文献展”走访各地艺术家画室,一路东下,从重庆到上海,对上海艺术家各自独立的创作状态有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不太在乎别的地方比如北京在干些什么。比如当时已经很有名气...
- 怀念自选方式——关于八五时期四川美院自选作品展发表于2016-07-21
- 我曾在主编《与历史同行——四川美术学院的艺术追求》一书时,言及四川美院在八五美术中所做的“学生自选作品展”,第六卷设置专题,将其视为启动川美学生作品展的重要活动。本想接下来再作些考据与研究,该书于2010年正式出版后,此事暂时放了下来。 2015年是八五美术三十年,湖北美术馆发起“八五美术史实考据”论坛,为此我在四川美院策划了《自选方式——1985至1989四川美术...
- 中国现代艺术到哪里去了?——王林、顾丞峰对话(下)发表于2016-06-13
- 顾丞峰:我们刚才谈的问题还可以继续深入,比如你刚才谈到抽象问题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抽象艺术涉及到我们当下世界观看方式的一种变化。在九十年代后期,在2000年以后,出现过栗宪庭、高名潞推出的“极少”或“极多”,这样一种实验方式,从形态上看是一种抽象形态,按照你今天的说法,我们可不可以从当代意义的思路去理解他们,或者说你把他们这样的一类的作品当中的当代艺术的因素可以提取出来...
- 中国现代艺术到哪里去了?——王林、顾丞峰对话(上)发表于2016-06-13
- 顾丞峰: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做江苏“八五新潮”美术史系列的梳理,需要找一些参考,我找到高名潞的书《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看这个题目我就冒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当代美术从1985年开始,那么中国的现代艺术去哪里了?目前国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分期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就是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是从1978年思想解放运动后就开始的。这种提法要解决两个问题:一,“当代艺术”是否可以包括现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