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当代艺术

杨卫

杨卫

RSS订阅

策展人、批评家、湖南师大美术学院教授、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详细

统计信息

浏  览: 65890

文  章:169篇

评  论:26篇

 
论有些学者不懂当代艺术及其他发表于2017-06-19
  常常,我会听到一些艺术家私下里议论,说某些人文领域的学者并不懂当代艺术。我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还是因为当代艺术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缘故。毕竟当代艺术已经没有传承的审美轨迹可以遵循,更没有既定的价值标准可以依赖。作为一种社会与文化的批判力量,当代艺术标榜自我的前卫姿态,所推崇的恰恰是不断打破自己的边界,超越自己的历史。对于这样一种“出了山门打师傅”的艺术形态而言,的确有些理解的难...
我欠刘锋植一篇文章发表于2017-06-07
  我在圆明园时期的老朋友、年仅五十四岁的知名画家刘锋植,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6月6日凌晨4时06分,在北京通州解放军二六三医院逝世。这让惊愕不已,但也似乎是在意料之中。因为刘锋植病倒,已经不是一时半会了。可是,由于经济上的窘困,他一直没有去就医,而是咬着牙硬扛,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当我听说他最后被家人和朋友抬进医院时,实际上已经是弥留之际,到了临终时刻,不禁悲从中来,为刘锋植,也为从圆明园出...
悼刘锋植发表于2017-06-06
  惊闻圆明园时期的老友刘锋植,于今晨4点多仙逝,悲痛不已。作两首有关“死亡”的诗,并附一篇早年写他的文章,以示哀悼,愿锋植兄一路走好!   我刚到圆明园的时候,曾经跟刘锋植同住过一个四合院。那时,刘锋植便跟现在的妻子住在一起。从圆明园到现在没有换过女朋友的人很少,而刘锋植却是个例外。由此来看,刘锋植是一个始终如一、极具责任感的人。   刘锋植出生在东北哈尔滨,跟刘彦是老乡,关系甚密,即便...
市场下的孤儿发表于2017-05-15
  前几天,艺术家成立邀请我到他位于宋庄兴店村的住所小坐了一会儿。几年没去探望,成立还是老样子,而他的住所也依然如故,过去是破破烂烂,现在还是破破烂烂,其惨淡的景象与今天艺术市场的繁荣完全不成正比。这使我想到了时来运转,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赶上。虽然今天整体的艺术环境相比过去好多了,市场化的春风已经解救了许许多多困境中的艺术家,但在不少人欢喜的背后却仍然还是有着一些人忧愁。成立就是这一部分忧愁的人...
有没有一个“85”价值?发表于2017-05-15
  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开幕式上,一个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精心策划的“85新潮回顾展”,却遭到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异议,这恐怕是策展人费大为始料未及的事情。那么,为什么一个本应该引发人们深思的展览,却造成了如此这般事与愿违的效果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它的呈现方式吧。首先是因为展览抽离了这些作品成生的时代背景。将过去那个艰难困苦的创作环境省略,而只保留其视觉的某种效果,尤其是将其突然摆放...
我所经历过的宋庄发表于2017-03-06
  我第一次到宋庄,是1996年春节。记得那时是受批评家栗宪庭之邀,与另外几位滞留在北京的“盲流艺术家”,一起去老栗在宋庄刚刚收拾出来的“新房”过年。说起老栗在宋庄的那处“新房”,原本是当地村民荒废多时的一个农家小院,艺术家方力钧和刘炜为了报答老栗的提携之恩,合伙将其购买下来赠予老栗,也就将老栗引到了宋庄。其实,到宋庄并非老栗的初衷,而是方力钧等人为避开圆明园画家村的喧嚣...
刘淳VS杨卫:圆明园是英雄梦的战场,宋庄是回归现实生活的温柔...发表于2016-07-08
  刘淳:在我的印象中,20世纪90年代初你曾经在圆明园画家村生活过,那时你还是一名画家,后来是怎么转向艺术批评的?   杨卫:至于我是怎么转向艺术批评的,机缘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源于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遭遇到了一些困惑。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最大区别就是不再以好坏来论作品,而是用意义来概括。这就使得艺术家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而批评家也就是解释者的权力却在不断放大,一件艺术作品的意义,往往不在艺术家的控...
送别黄专发表于2016-04-15
  2016年4月13日晚,我正跟一群朋友吃饭,席间突然有人说黄专病逝了。我尽管知道黄专的病很严重,但还是不敢相信,赶紧翻看微信,才发现关于黄专先生病逝的消息早已被刷屏,原来他真的走了。这令我嘘吁不已,不禁悲从中来,想起了我与黄专先生的一些交往。   说起来,我从艺术创作转向艺术批评,黄专是我的引路人之一。那还是1995年左右,当时我和圆明园的几位画家朋友,正在尝试一种新的艺术风格,为了推广这种风格,给自己的...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