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观点艺术号艺术号作家
雅昌专栏|陈孝信:王怀庆艺术中的文化气质发表于2021-12-29
王怀庆艺术的语言构成特征,贾方舟的分析已相当透彻,我就不再去说了。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文化气质以及文化品位,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首先一点:王怀庆艺术中所凸显出的文化气质以及文化品位与众不同而又十分独特,既与他的前辈师长(林风眠、潘天寿、吴冠中)拉开了一个距离(影响当然还是存在的),又与他的同代人、后一辈人明显地区别了开来。他就是他,独一无二。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判断一个艺...
雅昌专栏|陈孝信:关于文化品性与艺术个性关系问题的思考发表于2021-12-27
“只有中国的巨人才能同外国的巨人较量,中国的巨人只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吴冠中)在我看来,吴冠中的后一句话应改为:中国的巨人只能在跨文化的中国土地上成长——这样才对。包括他吴冠中自己,还有鲁迅、胡适、林风眠,乃至是徐悲鸿等等,都是在跨文化的中国土地上,才成为我们眼中文化巨人的。这个过程,向西方取经的过程,更远的就不提了,近一点的,从晚明时期就已启动,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中华学艺社举行决澜社第...
“超写意”中国个案之张浩发表于2018-04-19
  解读张浩,应该放到一个清晰的学理背景中来讨论他。我将它分为三个不同的问题来加以剖析。   第一个问题:眼前这个时代,讲起画家、名家,甚至讲起大家,还有所谓的大师,真可谓多了去了,成千上万都不止。但要讲纯粹意义上的艺术家——认认真真地按照自己的本性,真实地面对自己,来做艺术的,并且超越了名利,这样的艺术家就很少了,少到什么地步呢?最多是以千为单位吧。而在这以千为单位的人里面再提炼一下,再...
“超写意”中国个案之蔡小华发表于2018-03-21
  我一直都认为:当今中国缺少纯粹的艺术家,更缺少有说服力的个案。可凡事都不能说绝,因为:总是会有例外!   蔡小华就是这么一个。   我与蔡小华做了十多年的朋友,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他的工作室(包括三次上韦曲——他安在西安市郊的工作室),一次次地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友情可谓深厚!可若是有人问我:你真的了解他吗?你真知道他在画些什么吗?还真没有这个自信来作出肯定的回答。解读永远都是一个过程,一个体验...
“超写意”中国个案之张方白发表于2018-03-14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当代艺术史运动中,张方白并不是一登台就十分显眼的人物(指的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如毛焰、曾凡志等)。可是,真正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人们,渐渐地就会惊讶起来,这个矮个子、头发过早地开始谢顶的中年湖南佬竟然跑到了整个队伍的前列,而且,他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越来越激动人心……   张方白,属虎,湖南衡阳人。我甚至觉得在他的生肖和出生地的“密码”里面,就已埋藏着他人...
水墨之变——改革开放40年来水墨问题概述发表于2018-02-27
  拙文《“水墨之变”与“四大诉求”问题讨论——水墨问题述要》于去年十月放到‘雅昌’艺术网上后,听到了不少宝贵意见,尤其史实部分,这使我感到不安和遗憾。为了弥补这份遗憾,我利用节假日,把它重新予以修订。各位朋友的意见一一采纳。今天,请雅昌艺术网编辑重新编辑发布。值此机会,向提出宝贵意见的张羽、鲁虹、皮道坚等好友致以诚挚的谢意!当然,文章还可能有遗漏或错误,希望...
极简中的丰富 我眼中的李华生发表于2018-02-26
  去年开年会期间,从顾振清口中得知华生兄罹患癌症,并说最多不过两个月时间,该去看看他。我心里就一直惦记着他。前些日子,杨凯发了一组去他病房探视的图片,当时病情一十分危重。杨凯还对我说:就看他能否挺过这一关了。痛惜的是,华生老兄终于没有挺过这一关!斯人已逝,不胜其悲。   我是17年前(2001年)结识华生的,当时他已搬入窄巷子的一座清人老宅中。我去看他,他刚起床(他喜欢睡懒觉),见我来到,便给我切茶。喝上茶...
“水墨之变”与“四大诉求”问题讨论——水墨问题述要发表于2017-10-10
  中国一百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政、经动荡、中西文化冲撞的缘故,促使我们的水墨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这里仅仅截取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来谈(却不敢说前面的半个多世纪就没有“故事”)。   一、“水墨之变”时间节点及史实概述   在近四十年里的最重要事件和时间节点,大致上有这么一些:   刚改革、开放的1979-1980年,上海的“草草社”如昙花一现,打响了变革的第一枪,...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 艺术头条二维码
    艺术头条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于我们产品介绍人才招聘雅昌动态联系我们网站地图版权说明免责声明隐私权保护友情链接雅昌集团专家顾问法律顾问